小米SU7爆燃事故详情及原因分析(截至2025年4月2日)
一、事故概述
时间与地点
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,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碰撞事故,导致车辆爆燃并造成3人死亡。
车辆状态
事故发生时,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以116km/h的时速持续行驶。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封闭自车道,需改道至逆向车道。
二、事故经过
碰撞前操作细节
NOA系统介入:车辆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后,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(碰撞前约2-4秒)。
驾驶员接管:系统显示驾驶员在碰撞前接管车辆,方向盘左转22.0625度并踩下制动踏板(开度31%),随后短暂右转1.0625度,制动开度增至38%。
碰撞发生:车辆以约97km/h的时速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撞击,触发车端紧急呼叫(Ecall)并自动报警及呼叫120。
救援与后续
事故发生后,小米专项小组赶赴现场配合警方调查,并于3月31日晚提交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12。救援服务约23时抵达现场。
三、爆燃原因推测
直接诱因
撞击与电池受损:剧烈碰撞导致电池包底部严重变形,可能引发内部短路并造成热失控。
设计特性影响:小米SU7采用“倒置电芯”设计,火焰向下喷射以避免舱内燃烧,但极端撞击仍可能导致局部起火。
争议焦点
车门锁死质疑:家属指控事故中车门因碰撞锁死,但小米强调车辆配备“应急机械拉手”,未直接回应具体失效原因。
数据透明度:小米虽公布部分行车数据(如时速、转向角度),但未披露撞击力度、电池短路细节等关键信息。
四、小米官方回应与争议
回应内容
强调NOA系统及时发出预警并减速,驾驶员接管后因操作未能避免碰撞。
提及车辆安全设计(如自动降窗、应急拉手),但未明确解释爆燃具体原因。
舆论质疑
延迟披露:事故3天后才发布声明,被指“避重就轻”。
责任归属:公众质疑NOA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可靠性,以及驾驶员操作是否受系统误导
文章关键词:小米SU7爆燃事故详情及原因分析